别再觉得 “没必要”!定期给狗狗打疫苗,是在守护它的 “生命防线”

2025-10-31 11:15

“狗狗一直养在家里,没接触过其他狗,不用打疫苗吧?”“去年刚打完疫苗,今年偷懒没去,应该没什么事”—— 不少养犬人对 “给狗狗定期打疫苗” 存在侥幸心理,要么觉得 “家养狗安全无需接种”,要么认为 “疫苗打一次就能管一辈子”。但实际上,狗狗疫苗不仅是 “预防传染病的工具”,更是守护它生命健康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。一旦错过疫苗或未定期加强,狗狗可能面临感染致命传染病的风险,甚至危及生命。想要真正对狗狗负责,首先要搞懂 “为什么必须定期打疫苗”。
华兴宠物

​ ​ ​ 一、核心作用:疫苗是 “防传染的盾牌”,抵御 6 种致命传染病

第一种是 “犬瘟热”:这是致死率最高的犬类传染病之一(致死率达 80% 以上,幼犬可达 90%),由犬瘟热病毒引起,可通过空气、飞沫、接触传播(如接触病狗的唾液、粪便)。感染后狗狗会出现发烧、咳嗽、呕吐、腹泻、精神萎靡等症状,后期可能引发神经症状(如抽搐、癫痫),即使治愈,也可能留下终身神经损伤(如间歇性抽搐)。由于犬瘟热病毒在环境中存活能力强(可存活数月),即使狗狗不出门,也可能通过主人鞋底携带的病毒感染。

第二种是 “犬细小病毒病”:主要感染幼犬(3-6 个月高发),致死率约 50%-70%,通过接触病狗的粪便、呕吐物传播,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半年以上。感染后狗狗会出现剧烈呕吐、腹泻(粪便呈番茄汁样,带血)、脱水、体温下降等症状,若不及时治疗,2-3 天内就可能因休克死亡。即使治愈,也可能损伤肠胃功能,导致狗狗长期消化不良。

第三种是 “犬腺病毒病”:分为 1 型(传染性肝炎)和 2 型(传染性支气管炎),1 型可导致狗狗肝脏损伤、黄疸、腹水,2 型会引发严重呼吸道症状(如咳嗽、呼吸困难),两种类型都可通过接触传播,幼犬感染后致死率较高。尤其是 2 型腺病毒,常与其他病毒(如犬副流感病毒)混合感染,引发 “犬窝咳”,治疗周期长,且容易复发。

此外,还有 “犬副流感病毒病”(引发呼吸道感染,幼犬易继发肺炎)、“犬钩端螺旋体病”(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或土壤传播,不仅感染狗狗,还可能传染给人类,导致人类出现发烧、肾衰竭)、“狂犬病”(致死率 100%,属于人畜共患病,一旦发病无药可救,且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,我国法律规定狗狗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)。这些传染病大多 “防大于治”,而疫苗是唯一能有效预防的手段,定期接种才能让狗狗远离这些致命威胁。
华兴宠物

二、科学原理:疫苗不是 “一劳永逸”,定期加强是为了 “维持抗体水平”

很多人误以为 “狗狗打一次疫苗就能终身免疫”,但实际上,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,当抗体水平低于 “保护阈值” 时,狗狗就会失去免疫力,再次面临感染风险。定期给狗狗打疫苗(即 “加强免疫”),核心是为了 “维持体内抗体的有效水平”,确保狗狗始终处于保护状态。

从免疫原理来看,狗狗接种疫苗后,免疫系统会经历 “识别 - 反应 - 记忆” 三个阶段:第一次接种疫苗(基础免疫)时,免疫系统需要时间识别病原体,产生的抗体量较少,且持续时间短(通常只有几个月);通过多次基础免疫(如幼犬需在 6 周、9 周、12 周各接种一次联苗),免疫系统会形成 “记忆”,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,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;但这种 “记忆” 并非终身,抗体水平会在接种后 1-3 年内逐渐下降(不同疫苗的保护期不同,如联苗保护期约 1 年,狂犬病疫苗保护期约 1-3 年),当抗体水平低于 “能抵御病原体的最低值” 时,就需要通过 “加强免疫” 再次刺激免疫系统,提升抗体水平,延长保护时间。

比如狗狗在 3 月龄完成基础免疫(3 针联苗 + 1 针狂犬疫苗)后,1 岁时需要接种 “第一针加强联苗 + 加强狂犬疫苗”,之后每年或每三年(根据疫苗类型和兽医建议)接种一次加强针:联苗通常建议每年加强一次,以维持对犬瘟热、细小等病毒的免疫力;狂犬病疫苗部分地区规定每年接种,部分地区允许接种 “三年苗”(需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疫苗),具体需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和兽医指导。若不按时加强,当抗体水平不足时,即使狗狗之前接种过疫苗,也可能感染传染病 —— 比如有的狗狗在 1 岁时未加强联苗,1 岁半时接触到细小病毒,仍可能发病,就是因为体内抗体水平已低于保护阈值。
华兴宠物

三、接种方案:不同阶段狗狗的 “疫苗时间表”,错峰或漏接要及时补

给狗狗打疫苗需要遵循 “科学的时间表”,不同年龄段的狗狗(幼犬、成年犬、老年犬)接种方案不同,且一旦错过接种时间,需及时补接,避免出现 “免疫空白期”。

幼犬在出生后 4-6 周龄时,会从母乳中获得 “母源抗体”,但母源抗体会在 6-8 周龄时逐渐消失,此时需要开始接种第一针 “基础联苗”(通常为 4 联、5 联或 6 联苗,可预防犬瘟热、细小、腺病毒等多种传染病);之后每间隔 3 周接种一次,共接种 3 针,确保在 12-16 周龄时完成基础免疫,形成稳定的免疫力;在幼犬 3 月龄(12 周龄)时,需同时接种第一针 “狂犬病疫苗”(部分地区允许 2 月龄接种,具体需遵循当地规定),完成基础免疫后,幼犬才能获得全面的传染病保护。

狗狗在 1 岁时,需要进行 “第一次加强免疫”:接种 1 针联苗(与基础免疫的联苗类型一致)+1 针狂犬病疫苗(若基础免疫时接种的是 1 年苗,加强时可选择 1 年苗或 3 年苗,需咨询兽医);之后每年接种 1 针联苗,狂犬病疫苗根据疫苗类型每 1 年或每 3 年接种一次(若接种 3 年苗,需在接种后第 3 年按时加强,不可提前或延后过多)。

若狗狗错过加强免疫时间(如应在 1 岁时加强,却推迟了 2 个月),需先咨询兽医:若错过时间较短(1 个月内),可直接接种加强针;若错过时间较长(超过 1 个月),兽医可能会建议 “重新接种基础免疫”(如接种 2 针联苗,间隔 3 周),再进行加强,确保抗体水平恢复到保护阈值。不可直接按原计划接种,否则可能因抗体水平过低,无法达到免疫效果。
华兴宠物

四、常见误区:别让 “错误认知” 耽误狗狗的免疫,这些坑一定要避开

很多养犬人因对疫苗的 “错误认知”,耽误了狗狗的接种,甚至让狗狗面临感染风险,这些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,确保疫苗接种科学有效。

即使狗狗从未出门,也可能通过 “间接接触” 感染传染病:主人外出时,鞋底可能携带病狗的粪便、唾液或病毒,回家后通过地面传给狗狗;家里来访的客人若接触过其他狗狗,也可能携带病原体;甚至快递、外卖包装若被病狗接触过,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。比如犬瘟热病毒、细小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数月,即使家里之前没有养过狗,也可能通过外界带入病毒。此外,狂犬病疫苗是法律规定必须接种的,无论狗狗是否出门,都需按时接种,否则不仅违法,还会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。

确实有少数狗狗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轻微不良反应(如接种部位红肿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下降、低烧),但这些反应通常在 1-2 天内自行缓解,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,且发生率极低(约 1%-2%);而未接种疫苗导致狗狗感染传染病的风险,远高于疫苗副作用的风险。若狗狗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(如抽搐、呼吸困难、全身皮疹),需立即就医,这可能是对疫苗成分过敏,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(不足 0.1%)。不能因 “担心副作用” 而放弃接种,否则会让狗狗失去保护,反而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。

疫苗的保护率并非 100%(通常在 90%-95%),受多种因素影响:狗狗自身免疫力弱(如幼犬、老年犬、生病的狗狗)、疫苗储存或接种不当(如疫苗未冷藏、接种时狗狗处于生病状态)、接触的病原体毒力过强等,都可能导致 “疫苗失效”,狗狗仍有感染风险。因此,即使狗狗按时接种疫苗,也需做好日常防护:避免让狗狗接触病狗或疑似病狗、定期给家里消毒、保持狗狗生活环境清洁干燥;若狗狗出现疑似传染病的症状(如发烧、呕吐、腹泻),需及时就医,不可因 “打了疫苗” 而掉以轻心。

给狗狗定期打疫苗,不是 “花钱买麻烦”,而是用最低的成本守护它的生命健康。当你看到狗狗按时接种疫苗后,健康地跑跳、开心地玩耍时就会明白:每一次疫苗接种,都是对狗狗的承诺,也是对人类健康的负责。毕竟,对狗狗来说,健康的生命才是陪伴主人的基础;对主人来说,让狗狗远离传染病,才是最长久的爱。